各学院(部):
本科毕业论文(设计)是本科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,对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、开展科研基础训练具有重要意义。为规范2026届本科生毕业论文(设计)(以下简称:毕业论文)管理,提升毕业论文质量,依据《陕西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(设计)工作管理办法(修订)》(师教〔2025〕7号)(以下简称《管理办法》),现将具体工作安排通知如下:
一、组织管理与职责要求
(一)学院(部)管理职责
1.成立毕业论文工作组,由院长(部长)任组长,统筹制定本院(部)实施细则,严格执行《管理办法》中的选题、开题、答辩等工作流程。
2.选聘指导教师:校内教师需具备中级及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,校外导师需通过资质审核并备案。校外指导教师需与校内第一指导教师共同履职,第一指导教师负主要责任。
3.选题管理:师范专业需征集基础教育一线选题,非师范专业需结合行业、企业需求选题。禁止“大而空”的选题,确保一人一题,确需更改题目需经学院(部)审批。实践性毕业论文选题比例不低于50%。
4.过程监督:组织开题答辩、中期检查、论文检测(未通过者2周内复查)。
5.答辩与评优:设立答辩委员会,审核答辩资格,院级优秀等级比例不超过10%,推荐不超过3%的校级优秀毕业论文。
6.材料归档:答辩结束后保存资料不少于4年,包括开题报告、中期考核表、答辩评审表、论文终稿等。
(二)指导教师职责
1.指导数量:理工科校内教师指导学生人数不超过6人,文科及术科校内教师指导学生人数不超过8人,校外导师指导学生人数不超过3人。
2.指导要求:指导教师按照毕业论文过程管理系统设定的要求定期指导,并填写指导记录,每月检查学生毕业论文撰写进度与质量。审定选题、任务书及开题报告,指导文献综述撰写(文科≥20篇文献,理工科≥15篇)。评阅毕业论文,给出学术评语,指导学生完成查重(首次检测需在答辩前4周)、修改及归档。
二、工作流程与时间安排
(一)选题与开题阶段(2025年7-9月)
1.2025年7月:学院(部)公布选题及指导教师名单,在毕业论文过程管理系统中完成师生双选。
2.2025年8月:学生在指导教师指导下撰写开题报告。
3.2025年9月上旬:组织开题答辩,未通过的学生需在7日内重新开题。
(二)撰写与过程检查阶段(2025年9月-2026年4月)
1.2025年9月下旬-2026年2月:学生结合实习、实践,完成论文撰写,工作时长不少于18周。
2.2026年3月:提交终稿并进行学术不端检测,每人最多2次检测机会:重复率≤30%:可进入评阅、答辩环节;30%<重复率≤50%:修改后延期1周复检;重复率>50%:延期1个月复检。
3.2026年4月上旬:学校随机抽取5%-20%的毕业论文送校外专家盲审,未通过者不得参加答辩。
(三)答辩与评优阶段(2026年4-5月)
1.2026年4月下旬-5月中旬:组织答辩,答辩时间不少于30分钟(陈述20分钟+问答10分钟),重点考察选题意义、专业能力及学术规范。设计类论文需提交实物成果并现场演示;研究类论文需接受数据溯源质询。
2.二次答辩要求:未通过首次答辩的学生,1个月内可申请二次答辩,仍未通过则成绩不合格,需重修学分。各专业需安排答辩成绩后5%的学生进行二次答辩。
3.2026年5月下旬:完成论文定稿,推荐校级优秀毕业论文。
(四)归档阶段(2026年6月初)
学院(部)按年级、班级、学号分类归档全部材料,包括题目汇总表、开题记录、中期考核表、指导记录、查重报告等。
三、质量监控与保障措施
1.过程管理:涉及学生的毕业论文依托毕业论文管理系统完成选题、开题、中期检查、学术不端检测、外审等工作。
2.中期检查:采用“三查”机制,查过程数据(实验记录、调研问卷等原始材料)、查设计草稿(代码片段、设计图纸等)、查进度日志(学生毕业论文撰写工作记录和导师指导工作记录)。
3.抽检制度:教务处按《陕西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(设计)抽检办法(试行)》组织论文的抽检,校院两级教学督导全程监督。
4.学术规范:严禁抄袭、代写等学术不端行为,违者按学校相关规定处理。
四、其他要求
1.学生需每两周向指导教师汇报进展,严格遵守学术道德,独立完成任务。
2.毕业论文格式需符合《陕西师范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(设计)写作规范》,字数要求:文科、管理学:正文≥10000字;理工科、术科:正文≥7000字。
3.外语专业需用同语种撰写,其他专业原则上用中文撰写。
4.请各学院(部)严格参照《管理办法》及本通知要求,细化工作方案,于2025年7月10日前将实施细则及选题汇总表报教务处备案。未尽事宜,请联系教务处教学实践科。
联系人:赵老师 联系电话:85310329
教务处
2025年6月13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