各本科教学单位:
为强化落实《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(2024-2035年)》,服务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,促进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,学校将智慧课程建设作为重要着力点,大力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本科教育教学。为促进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,现启动智慧课程建设项目立项申报工作。具体事宜通知如下:
一、项目设置
(一)智慧课程建设。充分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服务课程教学和学生学习,建立AI赋能的“师-生-机”深度交互教学模式,实现规模化教学与个性化学习的教学新范式。智慧课程坚持学生中心,依托智慧教育平台,充分融合AI技术,建立知识图谱、能力图谱,实现精准化教学、个性化学习、自动化评估与反馈、智能助教和助学、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等。智慧课程建设项目分为重点建设项目、一般建设项目和云教学试点建设项目等三类进行建设。
1. 智慧课程重点建设项目:重点支持公共必修课程、学科基础课程、专业必修课程建设;课程教学资源原则上应具备系统的慕课视频资源;课程建设在第三方公司支持下开展。
2. 智慧课程一般建设项目:无需有慕课视频资源;教师依托相关教学平台已有的AI工具,自由探索开展课程建设。
3. 云教学试点建设项目:建设内容和支持方式同重点建设项目,同时须开展全过程云教学改革试点,即依托完善的线上课程资源和功能,完成课程教学、作业测试、交流研讨和期末考核等教学活动,且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。
(二)专业知识图谱建设。系统设计、分阶段打造覆盖专业核心课程的智慧课程群,建成知识图谱、能力图谱和素质图谱;实现对课程教学和知识点学习的详细分析,形成知识点、评价点、能力点的匹配关系,实现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;建成课程图谱和知识森林,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路径建议和引导,实现课程设置和教学资源优化配置,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达成度的多维度评价。
二、申报条件
(一)智慧课程
1. 申报课程应为纳入2024版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。
2. 智慧课程负责人原则上应为相应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,或经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授权后方可申报,应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,团队主要成员具有良好的协作机制,无师德师风问题和学术不端行为,近5年无重大教学事故,教学能力强,积极投入教学改革。
3. 每位教师限申报1门课程,申报人不得同时兼多个项目的主持(参与)工作。有逾期未完成课程建设相关项目者不得申报。
4. 团队成员不得少于3人(含课程负责人),团队主要成员一般为近5年内讲授该课程教师。
5. 鼓励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积极申报,鼓励已建有MOOC的课程积极申报。
6. 每个本科教学单位限推荐不超过2门,公共必修课承担单位可增加推荐1门公共必修课,其中重点建设项目最多1项。
(二)专业知识图谱
1. 专业知识图谱项目负责人原则上应为专业负责人。
2. 鼓励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积极申报建设。
3. 每个本科教学单位至多推荐1项。
三、项目管理
1. 项目认定:项目通过结题验收后方可认定为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,其中智慧课程重点建设项目、云教学试点建设项目和专业知识图谱建设项目认定为校级重点项目,智慧课程一般建设项目认定为校级一般项目。
2. 项目管理:项目建设期限均为1年,自批准立项之日起,原则上应为一学期建设期,一学期试运行期。为确保项目建设质量,项目建设将严格进行过程管理,项目实施半年后进行中期检查,对进展缓慢的项目,减少或终止经费资助。通过验收的智慧课程,须常态化开展教学应用,学校将对智慧课程实施动态管理,对课程实际应用、教学效果等进行长期跟踪监测。
3. 教研要求:项目建设期间,开展至少1次基层教学组织内部研讨活动,并积极参加至少1次校内外交流研讨活动。
四、政策支持
1. 学校为重点建设项目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,鼓励各教学单位给予配套经费支持。
2. 学校将举办专题培训会,指导项目建设团队开展智慧课程和专业知识图谱建设。
3. 校级智慧课程建设项目结项结果为良好及以上的课程,将优先推荐申报省级和国家级课程项目。
五、申报程序
1. 项目申报。申请人认真填写《陕西师范大学本科智慧课程建设项目申报书》(附件1)或《陕西师范大学本科专业知识图谱建设项目申报书》(附件2),报学院(部)。
2. 单位初评、推荐。学院(部)组织开展初评,确定推荐课程或专业,经学院(部)有关领导审核签字并加盖公章后报教务处。
3. 材料报送。申报材料由学院(部)进行统一报送,请各学院(部)于4月25日(周五)15:00前将纸质版申报书(一式三份)和申报汇总表(附件3,一式一份)报送至教务处课程与教材科,电子版申报书和汇总表发送至jck@snnu.edu.cn。
未尽事宜,请联系教务处课程与教材科。
联系人:叶雯 耿晓丹 85310485
附件:1. 本科智慧课程建设项目申报书
2. 本科专业知识图谱建设项目申报书
3. 申报汇总表
教务处
2025年4月11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