各相关学院(部)及课程负责人:
根据《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》(教高〔2019〕8号)有关要求,持续推进我校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,现将有关工作安排如下。
一、课程范围
1. 2020年获批的国家级线上、线下、线上线下混合式、社会实践一流本科课程(具体名单见附件1);
2. 2019年以来获批的省级线上、线下、线上线下混合式、社会实践一流本科课程(具体名单见附件1,不含已获评国家级课程)。
二、持续建设主要内容
1. 课程常态化开展教学应用,每个学年至少开课一轮,线上课程应每个学期线上开课一轮。
2. 持续加强课程建设与实践,不断完善优化课程内容与资源、教学方式方法、课程考核评价方式等,能够充分挖掘课程育人元素,科学设计融入方法,有效实现课程育人功能。
3. 课程教学效果良好,学生学习主动性强、参与度高、获得感强,学生对课程整体评价良好。
4. 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研究,能够将教学经验形成教学改革研究论文公开发表。
5. 课程推广或共享效果好,课程建设经验能够在校内外进行经验交流,线上课程在校内外共享使用效果良好。
6. 结合前期课程建设计划,其他需要进一步建设的内容。
三、持续建设有关要求
1. 上述课程自获批之日起,持续建设五年。省级课程已获评国家级的,自国家级获批之日起持续建设。
2. 各课程所属学院(部)要做好课程持续建设监督和课程教学效果评价工作。
3. 各课程负责人要做好课程建设五年规划,逐年完成建设任务,每年填报《国家级/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与应用情况年度报告》(附件2),同时提供相应的支撑材料,并于每年11月份报送至教务处。
4. 学校为各门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划拨配套建设经费,连续划拨五年。请各课程负责人结合课程建设需要,合理做好经费使用预算。
5. 学校将根据《年度报告》对各一流本科课程的建设与应用情况进行综合评价,评价结果将作为下年度经费资助的主要依据。
四、2022年度《年度报告》报送安排
请各门课程负责人及时填报《国家级/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与应用情况年度报告(2022年度)》(支撑材料附后即可),于11月30日前报送教务处,电子版请同时发送至指定邮箱。
联系人:张鑫 耿晓丹
联系方式:85310485 jck@snnu.edu.cn
附件:1. 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名单
2. 国家级/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与应用情况年度报告
教务处
2022年11月9日